(人民網貴州頻道、多彩貴州網、天眼新聞等媒體報道)
電信詐騙無孔不入,中老年群體尤其容易成為電信詐騙的對象。 不久前,安順的楊阿姨就差點被騙。 9月底的一天,楊阿姨急匆匆來到貴州銀行安順黃果樹支行找到大堂經理,要轉25000元到一個賬戶。 楊阿姨是黃果樹支行的老客戶,大堂經理從未見過楊阿姨如此慌忙,這讓大堂經理心生疑慮。 仔細一問才知道,原來,楊阿姨通過在迪拜旅游的一位朋友認識了海外一個賣“特別貴重東西”的人,她需要先付25000元的郵費,對方才能發貨,把“特別貴重的東西”從海外寄給她。 而這個“特別貴重的東西”是什么?楊阿姨不肯透露。 大堂經理覺得不妙,立馬向支行行長魏魏說明情況。魏魏和大堂經理反復勸說,楊阿姨才悄悄告訴他們,這個“特別貴重的東西”是美元。 賣家告訴楊阿姨,美元比較保值,并承諾,美元寄到后,楊阿姨再按照匯率將美元折算的人民幣打給賣家就可以。 “這幾乎可以肯定是一起電信詐騙?!蔽何簢烂C地對楊阿姨說。隨后,她和大堂經理又給楊阿姨逐一分析整個過程的疑點: 首先,這種郵寄的換匯方式不合法,換匯應該到正規機構。 第二,賣家和楊阿姨通過郵件溝通,沒有可查證的身份及聯系方式。 第三,楊阿姨在迪拜旅游的朋友的電話打不通。 經過兩人的耐心解釋,楊阿姨冷靜下來,意識到自己被騙了,“當時腦子一熱,沒想那么多,差點上當!幸虧轉賬前你們多問了一下?!彪S后,楊阿姨卸載了與賣家聯系的郵箱。(羅潔) |